新闻动态

网站首页>政策法规
政策法规

中共厦门市委文明办 厦门市民政局关于推进“社工+志愿者”联动工作的意见

发布日期:2016-6-2

各区、各系统文明办,各区民政局,市志愿者联合会各协会,各相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有关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和发展志愿服务事业的精神和整体战略部署,有效整合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以下简称“社工”)和志愿者(也称“义工”)资源,构建“社工引领志愿者、志愿者协助社工”的联动服务格局,共同促进我市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事业发展,现就推进“社工+志愿者”联动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推进“社工+志愿者”联动工作的重要意义

  社工是具有一定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技能,在社会福利、社会救助、慈善事业、社区建设、婚姻家庭、精神卫生、残障康复、教育辅导、就业援助、职工帮扶、犯罪预防、禁毒戒毒、矫治帮教、人口计生、纠纷调解、应急处置等领域直接提供社会服务的专门人员。志愿者是不以物质报酬为目的,利用自己的时间、技能等资源,自愿为社会和他人提供服务和帮助的人员。发展专业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是加强现代社会服务体系建设的必然要求,是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迫切需要,是助力脱贫攻坚战役的重要手段,是应对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有效举措。当前,我市正在深化美丽厦门共同缔造,建设美丽中国典范城市,创建志愿服务模范城,需要充分发挥社工的专业作用,也需要社会公众特别是志愿者的广泛参与。实行社工与志愿者联动可以有效整合资源,发挥社工的专业优势和志愿者的精神引领,营造向上向善、互帮互助的良好社会氛围,促进“以人为本、助人自助”的社工理念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更加深入人心。

  二、推进“社工+志愿者”联动工作的总体思路和目标

  (一)总体思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服务美丽厦门建设大局,把发展专业社会工作、志愿服务与创新社会治理有机结合起来,以建立健全“社工+志愿者”服务体制机制为着力点,努力加强“社工+志愿者”管理、运行、保障体系建设,发挥社工的专业优势和志愿者的规模优势,为厦门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争当“五大发展”示范城市作出贡献。

  (二)工作目标。以推动全国文明城市和美丽厦门建设为导向,加快发展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组织,着力培育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工队伍,建立一支多层次、广覆盖的志愿者队伍,努力构建“社工+志愿者”服务新模式。到2020年,全市具备较强服务能力的社工组织达到100个、平均5万人拥有志愿服务组织数达到1个,社工人数达到7000人、注册志愿者人数达到常住人口的13%,社工和志愿者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社会管理服务新格局基本形成。

  三、推进“社工+志愿者”联动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明确“社工+志愿者”联动相关概念。联动的核心是社工和志愿者,社工是社会服务项目的策划、组织、实施主体,志愿者是社会服务的重要参与者和协助者。联动的载体是社工组织和志愿服务组织,依托这些组织,社工引领志愿者开展服务,志愿者协助社工改善服务。联动的作用是充分发挥社工在服务项目的策划、组织、实施的主导力量,充分调动志愿者参与、协助、配合社工实施服务项目的积极性,形成“社工凝聚、引领志愿者,志愿者协助社工、带动各方”的良性循环服务链。

  (二)积极培育发展社工组织和志愿服务组织。加大经费扶持力度,鼓励、支持社会工作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及从事一线服务的社会工作者创办社工组织。依法登记备案志愿服务类社会组织,通过“登记+备案”相结合的方式,尽可能多地将志愿服务组织特别是草根组织纳入依法管理的范畴。建立健全孵化机制,加强孵化基地建设,将社工组织和志愿服务组织引入各级社会组织孵化基地进行孵化。

  (三)加强社工和志愿者的人才培养和使用。鼓励、支持符合条件人员尤其是优秀志愿者参加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吸收、引进优秀社工人才到我市就业,壮大我市社工人才队伍,促进志愿服务的科学化、专业化。将志愿者培训纳入社会工作教育培训规划,在社工教育培训中设置关于志愿者管理和培训的相关课程,帮助社工充分认识志愿者的价值,并加强对志愿者开展社会工作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训,提升其在各领域开展志愿服务的专业水平。推动在志愿服务组织中设立社工岗位,选拔专业社工进入志愿服务组织,在志愿服务的组织、管理、培训等方面进行业务督导;鼓励社工组织设置相关志愿服务岗位,招募具有相应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志愿者进入社工组织参与社会服务项目工作,打造接力服务的志愿者骨干队伍。

  (四)搭建社工与志愿者合作信息服务平台。加强社工登记制度建设,通过登记管理,建立社工信息档案,公开社工服务信息,接受志愿者咨询及社会监督,规范社工的职业行为和工作操守。全面推行志愿者网上注册管理制度,依托志愿云系统开通与全国互联互通的“志愿厦门”网站,有效整合现有注册服务资源,实现各领域志愿者信息注册系统有机衔接、互联互通、信息共享。通过信息共享,社工组织能及时查询与服务项目需要相匹配的志愿服务组织信息,发布机构的志愿者服务计划,招募志愿者参与服务项目,并在服务项目结束后对志愿者的表现作出评定,及时反馈意见。志愿服务组织通过信息分享平台,发布服务计划,根据服务内容在平台中寻找适合的社工组织获取支持,社工组织应帮助志愿服务组织完善服务计划,建立服务团队,提供专业技术指导。

  (五)加强社工与志愿者联动阵地建设。通过社工组织与志愿服务站点结对的形式,夯实社工组织与志愿服务组织联动的阵地基础,健全和完善服务站点建设内容和规范。推动社区社会工作室建设,鼓励在社区志愿服务站的基础上设立社会工作室,配备使用取得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的社区工作者专门负责社区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工作。按照“项目+站点”的工作原则,将社区志愿服务站管理纳入社工组织承接的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工作内容,由社工组织与社区工作者协同负责日常管理、维护和运营工作,实现社会服务项目与服务站点有机结合、共融发展。

  (六)深化社工与志愿者联动服务项目。推动社工组织回应社区多元化治理服务需求,在城市社区重点针对老年人、未成年人、外来务工人员、残疾人、低收入家庭、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等群体,在农村社区以空心村落、空巢家庭、留守人群为重点,科学设计服务项目,将社工与志愿者联动模式引入项目管理和实施当中。鼓励志愿组织积极参与社工组织承接实施的社会工作专业服务项目,扩大服务社会人群的成效。

  四、推进“社工+志愿者”联动工作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文明办、民政部门要将实行社工与志愿者联动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确定专人负责此项工作,统筹协调,不断完善联动工作机制,积极推进联动工作。各部门各系统要在各自领域中积极推进社工与志愿者队伍建设,在开展志愿服务中普及社工专业知识,引进专业社工,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倡导志愿服务理念,建设宏大的社会服务队伍。

  (二)健全政策制度。要注重建立完善以使用、评价、激励为主要内容的政策措施和制度保障,为开展社工与志愿者联动工作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要将社工与志愿者联动工作纳入社工队伍和志愿者队伍发展规划,努力加强社工与志愿者互联互动。要根据联动工作的发展变化,及时调整和完善政策,细化和充实措施,促进联动工作不断发展深化。

  (三)加大资金投入。要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将社工队伍和志愿者队伍建设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健全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和补贴志愿服务制度,创新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供给方式,推动各类社工组织和志愿服务组织积极承接公共服务事项。鼓励和支持社工组织与志愿服务组织联合承接政府委托的服务事项。整合社会资源,积极争取企业和社会资金的支持,拓宽专业社工服务和志愿服务资金来源渠道。

  (四)完善评估机制。要定期对社工与志愿者联动工作进行科学评估,更好地了解社工和志愿者的联动状况。要将社工和志愿者联动工作开展情况,纳入社工组织承接的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的考核评估内容,并逐步加大所占比重。要将协助支持社工开展社会服务工作情况,纳入对志愿服务组织的工作绩效考核。对工作成绩显著的优秀社工组织和志愿服务组织给予表彰奖励。

  (五)强化舆论宣传。要通过报刊、电视、多媒体以及社区宣传栏等方式,加强对推进社工与志愿者联动工作重要意义的宣传,加深公众对该项工作的认同度和知晓度,让各级党委政府、社会组织、服务对象和人民群众更多地了解社工和志愿者、支持并参与社工与志愿者联动工作,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和社会环境。

  

 

厦门市委文明办               厦门市民政局

  2016年6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