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期一周以“社区营造”为主题的台湾参访之行,让我受益匪浅。从不同切入点开展的社区营造均有不同的发展特点。以社区产业带动的社区营造,比如云林故事馆带动的社区经济链的发展;或因社区营造促进的社区产业的发展,比如福田社区发展绿色食品物品等,都让我们看到社区的营造对于一个社区发展的重要性。此次参访,感悟颇多,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体会。
首先,是关于在地资源的挖掘。每一位社工都知道,开展服务是要以需求为导向进行项目规划,社区营造也是同理,但有一点非常值得学习的是他们在这方面做得非常细致,比如福田社区,对于仅有一千多人的社区,他们进行的调查就长达两年,福田社区之所以能够在营造的过程中,不断的实现经济的创收,发展社区福利及促进社区运作的良性发展,这与之前两年的资源精准调查是分不开的。他们熟知社区的资源分布,以及他们需要发展的方向。反观大陆的社工服务,在进行社区需求摸底的方面还是相对比较粗略,当然这可能也和大陆社区居民人口数量及密度有关,但是大部分的机构从签订服务日期起就直接进行服务,在有限的时间内凭着粗略的需求信息,做出来的服务势必会差强人意。所以给我的思考是,是否在购买服务的过程中,可以多增加社区资源调查部分的时间,不仅是为了精准服务,也是社工熟悉陌生社区、接触陌生社区的方式。
其次,关于志工服务。每个社区的社区营造都强调了一点,即志工队伍建设。台湾地区有统一的志愿者登记或管理系统,真正落实到个人服务统计。而每个社区营造在志愿者建设这方面,又有不同的方法和方式来调动志工的积极性,比如志工服务有兑换券或换工券,前者是通过志愿服务换取点券,积累到一定的数量可以换取相应的物品或者培训及活动等,后者就是通过在熟人区内进行换工服务,互帮互助获取换工券,当需要别人帮忙的时候,就可以拿换工券抵换。这些动员志工积极性的激励机制,有很多可取之处。在我所服务的社区也有一支稳定的志工队,同样登记时数、做团建、也有年度表彰,虽然志愿者都很开心,但是缺乏了特殊性。因为团建的时候每一位志愿者无论服务多少都会主动参与,年度表彰为了照顾到每一个人的情绪(熟人社区比较复杂),大都会进行分类表彰,所以较少服务的人也会得到一定程度的表彰,第一年第二年都一样团建表彰,几乎所有志愿者都可以加入,没有竞争性,没有特殊性,慢慢的开始会出现服务敷衍的状态,这也许也是我们自己管理志愿者的一个弊端,所以在接触到点券兑换的时候,我觉得非常有感触,志工可以兑换自己需要的东西或者服务,这个就满足不同志工的需要,而点券拿在手里,她们清楚的知道自己的服务点数,可以兑换什么级别的物资、服务,想要参与更好的活动或者得到更好的表彰,因此志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会慢慢体现出来。
再者,关于永续经营理念。永续经营,是我第一次接触到的词,基本在每个社区都有提到,他们社区营造强调人才永续、产业永续、环境永续等等,他们的目标是打造人与环境、人与人之间的协调永续发展,不仅是为了当前,更是在为未来的发展做好铺垫,比如他们会开展儿童青少年拓展类服务,给下一代灌输他们的营造理念,潜移默化的影响下一代;他们会教导村民种植绿色果树、倡导环保意识等。这与大陆的社工服务有一定的区别,他们社区营造的主体是社区发展协会也是当地的居民牵头,比较稳定,并非邀请专业社工。而在大陆社工服务中,社工是主要的倡导者,这就涉及到项目的周期性,社工的流动性等等问题,想要服务出成效并永续经营,难度系数较大。台湾的社区营造也是经过十年甚至十几年的努力才有现今相对成熟稳定的规模,所以社工在社区营造的过程中,社工该扮演什么的样的角色需要我们重新考虑和反思的,而不是项目停止社工服务也跟着停止。
最后,我深刻的体会到社区营造其实是做人的营造,利用社区资源,盘活社区的人群。比如社区的长者,年纪大行动不便,就安排他们剪龙眼花,用来做花酿,付给长者一定的工钱,不仅可以让老年人老有所为,同时也降低了花酿的成本,老年人是社区相对比较难调动的人群,但是却可以通过发展当地龙眼花酿的方式给老年人发挥的空间,让他们有参与感。可以感受到,整个社区营造到成熟阶段,每个不同的人群都会以不同的形式参与到,相互联系又相互发展。
通过此次的学习,从不同层面了解社区营造,开拓了不一样的思维与视角,同时也感受到,要做好社工,我们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还需要我们坚持初心不断前行。
厦门市“温馨夕阳”咨询服务中心 (周小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