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网站首页>协会动态
协会工作

【“读”台湾有感之四】对台湾参访的思考

发布日期:2017-11-1

10月16日至22日,厦门市社会工作协会组织了厦门市各社会工作机构骨干社工,组成参访交流团,展开以“社区营造和社区产业”为主要内容的台湾参访活动。一周的行程,我们参访了“台中兴隆社区、台湾卫生福利部中区老人养护中心、彰化鹿港南势社区、福田社区及云林、嘉义、台南、高雄”等具有特色的社区,切身实地的感受台湾乡村社区营造和产业建设。


台湾乡村社区营造和产业发展,借鉴于日本,上个世纪90年代真正开始兴起,至今台湾地区大多数乡村社区参与着社区营造,并显有本土特色。“社区营造”定义为:同一地理范围内的居民,持续以集体的行动来处理其共同面对社区的生活议题,解决问题同时也创造共同的生活福祉,逐渐地,居民彼此之间以及居民与社区环境之间建立起紧密的社会联系,此良性长久发展的过程。日本学者宫崎清将社区营造归结五大类发展方向,即“人、文、地、景、产”


所谓“人”,是指社区居民的需求的满足、人际关系的经营和生活福祉之创造。人——居民,是主体,是创造者,也是享用者。居民的需求和问题的提出,如何回应解决,主体依靠居民自己,自我组织,自我发展,居民有更多的参与,有可获得的参与成效。如“兴隆社区、南势社区、福田小区”,在社区营造建设中,让本社区居民,一律平等的参与进来,有所用,有所劳,有所获。当然,还需要“领导者、名人效应”的参与,领导者在居民自我组织自我满足过程中的指挥,和社区名人所产生的效应,带来的资源,都是本社区中营造历程中的关键。各类居民角色发挥本职作用,创造成果,再反馈分享与每一位社区居民。


所谓“文”,就是文化,是指社区共同历史文化的延续,文艺活动的经营,文化终身学习等,是社区最具吸引魅力的资源。兴隆社区,注重挖掘并创造、延续“九二一”大地震的文化,把坏事变成了好事,把一场灾难留下的伤痛,创新发展为可利用的文化资源,并把这种文化带来的福利分享与社区居民。南势社区,是台湾乡村社区里的名人故里,只有五百居民的社区,竟然是台湾地区连续多年的乡村社区评比冠军,名人旧居,最大水龙头,都显示出南势社区的文化利用。还有云林故事馆、布袋戏馆、蒜头糖厂,每一个故事的背后,都是深厚的文化底蕴。如何去挖掘好、利用好、创造好、保护好、发展好社区文化,是社区营造过程中最有潜力的一个层面。


所谓“地”指的是地理环境的保育与特色发扬,在地性的延续。地理环境的保育和延续,决定着一个社区,在社区营造中是否具有长久的发展实力。社区地理环境是社区居民生存的依靠,也是社区营造建设中依靠的自然优势。在社区营造过程中,任何一方都不能忽略掉地理环境层面,当然,更重要的是在利用此优势的同时,如何保护好,使其成为社区发展的长久力量。


所谓“景”指的是“社区公共空间”的营造、生活环境的永续经营、独特景观的创造、居民自力营造等。在这方面,南势社区的经验最值得借鉴,社区仅有五百多的居民,但社区公共空间的营造,景观的创造,居民自力的营造随处可见,“农村文物馆、元宝公园、微笑公园、总统公园、榕园、生态池塘、名人故居、文化广场”都是最好的佐证。要在可利用、拥有的空间里,营造出有价值有意义有受益的社区公共区域,既能满足社区居民的生活需求,又能作为社区营造产生的效益福利,是社区居民得以分享。“景”的营造发展,应该是社区最具竞争的优势能力。


所谓“产”指的是在地产业与经济活动的集体经营,地产的创发与行销等,也就是产出、产业。如果说社区营造的最终目的是“社区居民享用”,那么“产”,应该是社区营造的倒数第二个目的,或者说是“人、文、地、景”综合起来要生产的商品(南势社区、福田社区、云林酱油工厂、蒜头糖厂,都是人、文、地、景的结合,来做产业经营),把居民可创造的,把文化可挖掘的,把地理环境可利用的,把景观可构建的,协调统一运用,形成产业,形成经济活动的集体经营,产生价值效益,能够保证社区继续发展,使民有所享。“产”的经营实际效益,是保障社区“社区营造”的持久发展的动力,是社区发展、居民共享的循环血液。


需要补充的是,在社区营造过程中,社会工作者的作用或角色,主要体现在辅助、链接、关怀、教育、宣讲的作用,可以是社区营造中,资源的链接者、文化的挖掘者与传播者、社区居民的关怀者与教育者,是社区发展中重要的组织联系点,是“人”这一层面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方。


总体思考来讲,社区营造需要“人民的主导、文化的底蕴、地理的保育、景观的优势、产业的发展”,整合连贯运行,才能够有效的良性的持久的发展。


厦门市湖里区希望社工服务中心 (段家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