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旧的城区、稀拉的人群、萧条的经济,要不是还没老年痴呆,我准以为我到的不是台湾……小时候看台剧和各类报道,感觉台湾是一个很先进、很繁荣的地方,然而近十多年内地的飞速发展,真是完全把台湾甩在身后了,我不由的私下碎碎念“台湾还有啥好学的?”
10月16日,是到达台湾的第一天,一下飞机,我们便在当地李姓导游的带领下乘车到达第一站——与湖里区兴隆社区同名的台中市太平区兴隆社区,兴隆社区发展中心坐落在一座庙宇边上,相当有闽南特色。偌大的一个发展中心只有接待我们的一位总干事和一个年轻的办事人员,以及离开时遇到的带孙子一起锻炼的两位阿姨,俨然就是内地三四线城市辖下乡镇的农村景致,甚至人气还略差了点。行至二楼,从看到第一幅社区居民自己缝制的社区LOGO开始,直至离开台湾,7天行程的目标和意义便逐一展现开来了。
随处可见的手工,一个个故事编织的角落,细微而贴心的布置,无一不体现出居民的参与,与我们一墙又一墙的精美海报相比,多了一缕柔情和温馨,让人感觉家就是应该这个样子。
也许是体制原因,也许是信仰问题,也许是教育方式不同,志愿服务精神在台湾普遍的有些平凡,小小社区(台湾社区普遍只有几百上千人)少则7-8支,多则10几支志愿服务队,分工细致,特色活动年初排到年尾,每月都有。特殊人群照顾不仅系统,而且细致,让人怀疑他们都是专业社工。
兴隆社区的社区风味餐、南势社区的手工饼干、福田社区的水果精油皂、云林县的丸荘酱油厂、故事馆和布袋戏、嘉义蒜头糖厂,或结合社区特产进行产业升级,或结合当地乡贤企业进行配套服务,或深挖当地历史人文开发特色旅游,从不同层面启发我们如何进行社区营造。
中正大学吴明儒老师分享的联合社区概念,则又给大家打开了一扇新窗,就如何整合提案社区和协助社区的志工资源、培力社区青年,共同进行社区营造给大家做了一个详细的分析和总结。
7天行程,收益颇多,两次分享交流,成员们也各抒己见,给出了许多中肯的看法,总体来说收获颇多,总结分享如下:
社区营造在台湾总结下来有五个字,分别为“人、文、地、产、景”。最重要在于“人”,人是什么?是人力、是人心,是居民需求。在社区营造过程中,应注意以点带面,充分发挥各村居委会能量,以社区能人和社区已有组织为中心,如滚雪球一般,成立新的社区组织并不断壮大,最终建立以社区能人和组织代表为核心的社区发展理事会,切实解决社区各群体的实质需求。参访的几个社区或特色点,总有那么一个或一群有着共同理想,甚至是执念的人在引领着整个社区的发展,只有依托这些“人”,才能真正实现社区营造的永续发展。
“文”是历史文化,也可以是每个人的成长故事,述说社区历史,书写社区文化,分享各自的精彩故事,以文化人,社区才会有自己的精气神,居民才会对社区有归属感和认同感,社区营造脱离文化,剩下的就只能是钢筋水泥和“行尸走肉”了。此次参访,最受启发的便是云林故事馆,馆主唐丽芳女士通过故事分享、故事创作等方式,吸引了一大批居民来听故事、讲故事、聊故事、编故事、画故事、录故事、拍故事,最终故事馆成为社区地标,也带动了整个社区产业的发展和人员的回流。
“地”是环境的保护和地理环境的特色发扬,“地”与“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整洁的环境是此次所有参访社区最大的景致,即使是旗津小吃一条街,路面上都看不到一根吃剩的骨头、竹签或者包装袋,震惊的同时,更多的是思考,垃圾分类工作和志愿服务精神一样,如何实实在在的落实下去,并形成氛围,当真需要更多智慧和积淀,一方面相应的政策法规已经逐步制定并落实中,另一方面相信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仓禀实自会知礼仪。地理环境的特色发扬,参访的各个社区各有高招。高雄铁路仓库的修缮如旧,各社区随处可见的庙宇,兴隆的古农庄、枫叶林、老樟树,北港的手绘巷、水道头文化园区等,尤以嘉义蒜头糖厂充分利用原有的五分车和铁轨,发展成糖厂文化体验最有代表性。
“产”是在地产业的集体经营,这点最是佩服福田社区的里长,在他身上,我想到了“无所不用其极”这个成语,虽然不太合适,但是他的经验,当真是社区产业打造的一个经典案例,也是志愿服务激励机制的一大创新。社区产业的发展是社区营造得以永续发展的基础,吸引年轻人回乡的最大因素始终是经济。
可以发现“人、文、地、产”四项落实下来,“景”自然而生,社区最大的美不就是待人有礼、整洁卫生、其乐融融吗?
厦门市集美区欣立社工服务中心 (程祥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