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网站首页>协会动态
协会工作

【“读”台湾有感之八】服务是为了创造生产者,而不是培养依赖者

发布日期:2017-11-3

2017年10月16日-10月22日,我有幸参与了由厦门市社会工作协会组织的台湾社区营造参访活动,和同样怀抱着社工专业热情与梦想的一群厦门社工一同来到了宝岛台湾进行学习与交流。众所皆知,台湾是我国社工行业发展水平较好的地区。以1997年《社会工作师法》颁布实施为标志,台湾的社会工作职业化和专业化体制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通过近十多年的发展,台湾社工行业建立了完善的社会工作师证照制度。社会工作专业制度逐步建立,初步形成了行政管理、行业自律和社工服务的社会工作管理体制。


在台湾一周的学习交流让我看到了两岸社工在专业技巧、团队建设、机构运营上的不同模式,同时也开阔了眼界,领略了台湾社区在社区营造方面的风采。这次的台湾之行,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获得了社工专业发展的梳理和整合,让自己对社工行业的发展方向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对社工助人自助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接下来我将就这些天来的参观访问,交流学习做几点总结: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所以我觉得我们应该发挥长者的个人特长、价值以及团体力量等,从而代替长者照顾。


第一点,如何吸引拥有特长的老人。打个比方,比如有这样一位老人,他擅长剪纸,那我们是否可以尝试去邀请他作为一名剪纸教学志愿者呢?如果他同意了,社工就可以通过宣传进行学员招募,可以是儿童青少年,也可以是中老年人,接着开设一个剪纸文化班,由这位老人来提供剪纸教学,一方面可以发挥长者的个人特长,进一步说,长者用自己的特长造福了他人,也传承了传统工艺。


第二点,如何激发老人的潜能。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有一技之长,平平无奇的人占绝大多数。我们在服务的过程中,会尝试着去挖掘一部分志愿者,除了拥有特长的文娱达人志愿者,还有普通志愿者。这类型的志愿者分为两种人群,第一种是爱心人群,他们希望用自己的力量去帮助别人;另一种则是自卑人群,他们觉得自己什么都不会,觉得自己越活越没用。第一种很好理解,我们只需要通过简单的语言去邀请他们参加志愿者活动,比如邀请会说普通话的长者协助社工开展活动通知、宣传等。第二种则需要社工介入激发。打个比方,某社区有一部分老人身体功能衰退,如看不清、手部发抖等,他们不愿意参与到一些学习类的小组中,但是他们愿意跟你交谈,所以我们可以邀请他们讲述如本土特色、本土故事等,通过老人熟悉的事物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而社工则可以根据老人所阐述的这些东西打造出一个具有社区特色的产物,就比如年代记忆走廊,一张照片、一段文字结合社工的介绍,就好像一笔一划,让你的项目更多生动。台湾的云林有一家故事馆,他们真正意义上做到了以故事聚拢人群,从而形成地方特色,进一步带动周边产业发展。


第三点,如何聚集团体力量。我们这次台湾行给我震撼很大的一点就是他们的社区居民就好像是拧在一起的麻绳一样,集中、团结。虽然我们不可否认他们是因为利益而聚力,那么他们是如何把一个松散的社区集中在一起的呢?聚集讲究一个带动性,比如一个20人的小团体,有的人积极付出,有的人不劳而获,这个时候社工就可以放大积极付出的人,增强其与不劳而获的对比性,一方面营造一个大家都积极付出的氛围,一方面通过私下的沟通、提点等让不劳而获的人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行为,即通过环境教育改变认知性,从而实现团体聚力。


和欣社工服务中心 (林静涓)